研究者对对2018 年 9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在一家机构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手术规划数据通过结合使用 1.5 T和 3.0 T 磁共振成像进行轨迹规划来分析。根据术前 MRI 扫描中血管结构在 2 毫米范围内的接近程度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将轨迹分为四种类型(1- 4 型),通过术后CT评估出血情况。
在分析的 200 名患者中,1 型轨迹(两次磁共振成像均未在 2 毫米范围内发现血管结构)占 72.70%, 其出血率最低。不同类型之间的出血率存在显著差异,4 型轨迹的风险较高。此外,不同DBS靶点的血管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丘脑底核(STN)的风险最高。
研究发现,在DBS手术中,利用 1.5T 和 3.0T 磁共振成像进行细致的轨迹规划对于减少出血并发症至关重要。
图 1.脑深部电刺激(DBS)出血模式分析的轨迹层面。DBS 轨迹层面的示意图,分为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用于评估出血模式。浅层从硬脑膜延伸至脑室的额角,而深层则包括从脑室到目标核团外 5 毫米的结构。
展开剩余69%据了解, DBS是治疗患有包括帕金森病(PD)、特发性震颤(ET)和肌张力障碍在内的多种神经疾病。近期,其应用范围已扩展至精神疾病领域,进一步彰显了其临床重要性。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DBS手术仍存在出血并发症的重大风险,可表现为脑实质内、脑室内、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静脉梗死伴继发性出血。其中,脑实质内出血尤其令人担忧,因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致残和致死后果。
皮质出血在 DBS 病例中约占 0.5% 至 1%,常无症状或表现为癫痫发作,而深部脑内出血的发生率更高,每电极约 1.4% - 2.5%,每患者约 2.5% - 3.6%,且临床后果更为严重。
为评估血管结构(包括动脉和静脉)与计划的脑深部电刺激电极轨迹的接近程度,研究者根据磁共振成像结果将轨迹分为四种不同类型(1 型、2 型、3 型和 4 型)(表 1)。
这些类型是根据在 1.5T 和/或 3.0T MRI 扫描中,轨迹周围 2 毫米范围内是否可见任何血管结构来定义的,这是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中常用的阈值,旨在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定义如下:
1 型:在 1.5T 或 3.0T MRI 中,轨迹周围 2 毫米范围内均未见血管结构。
2 型:仅在 3.0T MRI 中,轨迹周围 2 毫米范围内可见血管结构。
3 型:仅在 1.5T MRI 中,轨迹周围 2 毫米范围内可见血管结构。
4 型:在 1.5T 和 3.0T 两种 MRI 扫描中,轨迹周围 2 毫米范围内均可见血管结构。
研究发现,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中的错误通常归因于图像引导手术固有的 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失真、图像融合过程中的不准确以及使用框架或机器人系统时的轨迹设置错误。
此外,电极插入过程中出现脑脊液(CSF)漏出也会加剧这些挑战。尽管在图像融合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错误仍时有发生。
一项使用 FrameLink 软件的研究报告称, 平均误差为 1.25 毫米。这表明在规划的轨迹中,围绕血管保持 2 毫米的余量以应对潜在的不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项研究强调了精确规划轨迹在降低 DBS 手术出血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科技推动学科进步;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须获得书面授权。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