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这座隐匿于京城喧嚣之中的古刹,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 年) ,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它的诞生,源于唐太宗为哀悼东征阵亡将士的宏愿,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最初,法源寺名为悯忠寺。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历经了多次改名与修缮,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安史之乱时,它曾被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寺僧相瑢修葺后,更名为崇福禅寺;清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拨资修整,次年竣工后,正式赐名法源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法源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北宋末年,金军攻陷汴京,掳掠徽、钦二帝北上,宋钦宗曾被拘禁在法源寺内,这段历史为法源寺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元至元二十六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抗元失败,被押至大都,坚辞不就元朝官职,最终病倒在悯忠寺(法源寺旧称),绝食而死,成为一代忠臣名士 ,其高尚气节与法源寺的古朴庄严相互辉映。
展开剩余91%到了清代,法源寺迎来了新的发展。雍正皇帝的重修与赐名,使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乾隆皇帝也曾多次到访,并御书 “法海真源” 匾额,留下了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 的诗句,足见对其重视与推崇。在清朝,法源寺还被钦定为律宗寺庙,成为传授戒法的重要场所,寺内保存的唐代《无垢净光宝塔颂》《藏舍利记》《为荐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以及辽代的《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等石刻经幢,皆为珍贵的佛教文物,见证了法源寺在佛教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四月芳菲:丁香雪海的浪漫盛景四月,当京城的春天正浓,法源寺便成了丁香花的世界。此时,寺内的丁香树仿佛一夜之间被春风唤醒,纷纷绽出繁茂的花朵,将整个寺院装点成了一片如梦似幻的丁香雪海。
这些丁香花,有淡雅的白,有浪漫的紫,一朵朵、一簇簇,相互交织,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微风拂过,花枝轻轻摇曳,花瓣如雪片般飘落,宛如一场花的雪舞,给古老的法源寺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站在寺中,举目望去,红墙青瓦在丁香花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檐角的风铃在风中轻响,与花香一同编织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法源寺的丁香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丁香诗会。这一传统起源于明、清踏青时节诗人的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达到极盛。每年春天丁香盛开之际,僧人备好素斋,邀请文人名士齐聚寺中,赏花对诗,共赴这场春日的文化盛宴。纪晓岚、洪亮吉、顾炎武、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赫赫有名的文人雅士,以及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和足迹。他们以丁香为灵感,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优美的诗句之中 。
1924 年 4 月 26 日,著名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来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泰戈尔被法源寺的古朴氛围和丁香的芬芳所陶醉,与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人在丁香花下吟诗作画,留下了一段文化交流的佳话。这不仅是一次赏花之旅,更是中印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美好见证,为法源寺的丁香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国际色彩。
除了诗会,近年来,法源寺还会举办丁香茶会。在花香四溢的庭院中,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味着香茗,感受着茶香与花香的交融,体会着千年古寺的宁静与深远。茶会中,茶艺师展示着精湛的茶艺,从温杯、泡茶到奉茶,每一个动作都优雅而从容,让人在品茶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将茶文化与丁香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古刹猫影:灵动与静谧的和谐共生在法源寺的清幽院落里,除了花香与梵音,还有一群特殊的 “居民”—— 猫咪。它们或慵懒地趴在石阶上晒太阳,或在花丛间穿梭嬉戏,为这座庄严的古刹增添了不少灵动的气息 。
法源寺的猫咪大多是流浪猫,但在这里,它们却找到了温暖的家。僧人们和义工们会细心地照顾它们,为它们准备食物和水,还会在寒冷的冬天为它们搭建温暖的小窝。这些猫咪也早已习惯了寺里的生活,它们与古寺的建筑、花草融为一体,成为了法源寺独特的一景。
这些猫咪各具特色,有的活泼好动,喜欢主动与人亲近,一看到游客就会跑过去蹭腿,撒娇求抚摸;有的则性格高冷,独自在角落里安静地舔毛、发呆,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它们在寺内自由穿梭,或在大殿前的台阶上 “打坐”,或在古树下乘凉休憩,仿佛也在感悟着佛法的真谛 。
其中,有一只名叫 “如意” 的橘猫,特别惹人喜爱。它身形圆润,毛色鲜亮,总是迈着悠闲的步伐在寺内漫步。每当有游客拿出食物,它就会迅速凑过去,眼巴巴地望着,那憨态可掬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一只白色的猫咪,浑身雪白,宛如一团雪球,它最喜欢趴在藏经阁的窗台上,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和僧人,眼神中透着一丝神秘与宁静 。
在法源寺,人与猫咪和谐共处。游客们来到这里,除了欣赏古寺的美景和感受佛教文化,还会特意来逗逗这些可爱的猫咪,给它们拍照留念。猫咪们也不怕人,它们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自在生活,享受着人们的关爱与呵护,为法源寺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让这座古老的寺院充满了温馨与趣味。
胡同烟火:市井生活的温暖画卷走出法源寺,周边的胡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市井生活画卷,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韵味。这些胡同纵横交错,仿佛是这座古老城市的脉络,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记忆 。
其中,烂缦胡同极具代表性。它北起莲花胡同,南至南横西街,长度约 360 米 ,别看它不长,却 “藏龙卧虎”。曾经,这里和众多老城胡同一样,违建多、外立面斑驳、路面坑洼不平,但随着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于 2018 年启动改造提升,这条老胡同迎来了新生机。
沿着烂缦胡同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韵丁香酒店。它位于烂缦胡同 131 号,占地一千余平方米,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一直作为 “常熟会馆” 使用,还曾被改造为北京玩具一厂 。如今,这里已被改造成一家充满禅意的酒店,承袭着六百余年丁香诗会文化,采用苏式园林建筑模式,庭院花园与胡同自然生长,设置传统门头而不装大门,让庭院成为胡同居民能随意进出的公共空间和会客室。走进酒店,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房间布置温馨舒适,还栽种着一株丁香树,静听晨钟暮鼓,闻取古刹梵音,与法源寺的丁香一脉相承 。
继续前行,便能看到大红门上方写着 “红色会客厅” 的建筑。这里是烂缦胡同 108 号,典型的二进式四合院,是清嘉庆年间江宁郡馆旧址中的一部分 。现在,它已变身为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老城更新展览体验中心、社区党建活动中心和居民议事中心等多功能综合平台。会客厅打造了 “党建厅”“城市更新厅”“多功能厅” 和 “阅读空间” 四大功能分区,城市更新论坛、志愿团队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等活动在此持续开展 。走进其中,能看到大门两侧的青砖墙上分别展示着 “牛街记忆” 和 “精彩生活” 图片,黑白的老照片和彩色的新图景交相呼应,让人不禁沉浸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氛围中。
“网红鸽舍” 也是烂缦胡同的一大亮点。它位于烂缦胡同 105 临街处,鸽舍外面黄蓝相间的玻璃幕墙上,写有胡适的现代诗《鸽子》 。鸽舍的主人陈中义在胡同里住了多年,他养的鸽子曾完成国庆 70 周年展翅飞翔的光荣使命。2018 年,街区改造提升时,原本简陋的鸽子窝被 “全面升级” 为鸽舍,添置了雨棚,配上了彩色玻璃,既保留了胡同肌理,承载了传统风貌,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 “网红” 打卡地 。如今,归巢的信鸽悠闲地站在玻璃幕墙上梳理着羽毛,与胡同、老居民共同构成了一幅经典的北京胡同生活场景。
而冰墩墩小屋的出现,则为这条古老的胡同增添了一抹现代时尚的色彩。今年 9 月,“元隆雅图文创工作室” 入驻烂缦胡同,将创作工作室搬进四合院 。在展示区,陈列着 500 余款文创精品,包括冬奥会 “冰墩墩”、亚冬会 “滨滨”“妮妮”、成都大运会 “蓉宝” 等文创形象,涵盖了大型赛事特许产品、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产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冰墩墩全系列的设计故事,还能与设计师进行文化交流,感受这些文创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除了这些特色点位,烂缦胡同里还有许多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比如 “十千・时迁・食仟” 咖啡店,位于胡同最南端入口处,其装修风格保留了青砖外立面、尖尖的屋顶,与店墙上的手绘画、暖黄的灯光、木质的装饰融为一体,充满了北京胡同的韵味 。店内咖啡飘香,不少附近的居民和游客都会来此坐坐,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还有一些书屋、花店隐匿在胡同之中,为这条古老的胡同注入了新的活力 。
在烂缦胡同,还能看到老北京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在胡同里嬉笑玩耍,自行车铃声不时响起,院门口晒着的被子随风飘舞,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传统与时尚完美碰撞,让人感受到了老北京胡同独特的魅力与温暖。
牛街美食:舌尖上的清真盛宴逛完法源寺,感受完古寺的宁静与丁香的芬芳,肚子是不是也开始咕咕叫了呢?别着急,毗邻法源寺的牛街,早已准备好一场丰盛的清真美食盛宴,等待着你的品尝 。
牛街,作为北京著名的回民聚居区,这里汇聚了众多地道的清真美食,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垂涎欲滴 。走进牛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香料香和糕点的甜香,让人仿佛置身于美食的天堂 。
要说牛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那一定少不了涮羊肉。聚宝源,这家位于牛街 5 - 2 号的老字号涮肉馆,便是品尝涮羊肉的绝佳去处 。它始建于 1946 年,在寿刘胡同里诞生,历经 70 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已成为牛街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聚宝源的手切鲜羊肉全部精选自内蒙古,肉质鲜嫩无比,毫无膻腥味儿 。将薄切的羊肉放入铜锅中,在清汤里轻轻涮上几下,瞬间变色,捞起后蘸上浓郁醇厚的麻酱小料,放入口中,鲜嫩的羊肉与鲜香的麻酱完美融合,那滋味,简直让人陶醉 。再配上刚出炉的麻酱烧饼,外皮酥脆,内芯绵软,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 。这里常常人满为患,排队是常态,但为了这一口美味,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
除了涮羊肉,牛街的糕点也是一绝。清真白记年糕,位于牛街街道牛街 5 号牛街清真超市 1 楼,是一家深受老北京人喜爱的糕点店 。这里主打各种年糕,每一种都让人欲罢不能 。紫米年糕,质地绵润松软,紫米的香甜与糯米的软糯相互交织,再加上中间细腻的豆沙馅,口感丰富,甜蜜可口 。糖耳朵,外形独特,色泽棕红,口感绵密,甜而不腻 。豌豆黄,入口即化,味道香甜,细腻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舞 。还有每次必买的驴打滚,软糯的外皮裹着香甜的豆沙馅,再撒上一层细腻的黄豆面,吃起来粘糯香甜,层次分明,每一口都充满了老北京的味道 。
如果你喜欢吃甜食,那么伊宝荷叶甑糕绝对不能错过 。这家店位于牛街 5 号,一进店门,就能看到一大锅现蒸的甑糕,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趁热挖上一勺,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红枣味道,接着是软糯的糯米和芸豆,口感软糯香甜,甜而不腻 。他家的芸豆糕也十分出色,质地柔软,香甜爽口,低糖低卡,吃起来毫无负担 。
除了这些,牛街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等待着你去探索 。洪记小吃店的招牌牛肉粒、牙签肉、松肉和牛肉包子,每一款都让人回味无穷 ;宫廷香酥牛肉饼,外皮酥脆,内馅饱满,肉香、葱香与胡椒香相互交融,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满足 ;马记冰糖葫芦,种类繁多,有糯米、山药、枣泥、草莓等各种口味,其中原味的冰糖葫芦堪称一绝,山楂去核后,酸甜度恰到好处,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糖衣,咬起来嘎嘣脆 。
在牛街,你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老北京的烟火气息 。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传承,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厨师们的匠心和热情 。所以,下次来到法源寺,一定不要错过牛街的美食之旅,让你的味蕾在这里尽情享受一场饕餮盛宴吧 !
旅行指南:探秘法源寺及周边如果你也被法源寺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想要亲身感受这份千年禅意与春日浪漫,不妨参考以下旅行指南:
开放时间:08:30 - 16:00(注意 16:00 停止入场,务必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错过参观) 。 门票价格:免费 ,无需预约,直接前往即可,十分便利。 交通方式: 地铁:乘坐地铁 4 号线 / 7 号线至菜市口站,从 D 口出站后,步行约 800 米,沿途可感受老北京胡同的独特韵味,慢慢走近法源寺。 公交:可乘坐 53 路、133 路等至教子胡同南口站下车,步行约 400 米;或乘坐 83 路、381 路等至南横街路口西站下车,步行约 300 米 。 游玩路线: 上午:到达法源寺后,先在寺外欣赏门口的古朴建筑和 “唐悯忠寺故址” 石柱 ,随后进入寺内,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藏经阁等主要建筑,感受古寺的庄严与历史韵味 。同时,不要错过欣赏寺内的丁香花,在花海中拍照留念,寻觅古刹猫影,与可爱的猫咪互动 。 中午:从法源寺出来后,前往牛街品尝各种清真美食,让味蕾享受一场盛宴,补充能量 。 下午:漫步在烂缦胡同,打卡花韵丁香酒店、红色会客厅、网红鸽舍、冰墩墩小屋等特色点位 ,感受胡同的文艺气息与老北京的烟火气 。还可以去胡同里的小店坐坐,喝杯咖啡,逛逛书屋,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 。无论你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还是美食探寻者,法源寺及周边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在这里股指期货配资网,你可以穿越千年历史,感受古寺的宁静与庄严;可以沉醉在丁香花海中,体验浪漫的春日氛围;可以与可爱的猫咪嬉戏,感受生命的灵动与美好;可以漫步胡同,品味老北京的烟火气息;更可以大快朵颐,品尝地道的清真美食 。快来开启这场独特的法源寺之旅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