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8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钢铁行业分盟(下称智能制造联盟)主办,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三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大会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启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以“AI新势力赋能钢铁数字变革”为主题展开专业探讨,同时启动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编制工作。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钧,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为会议致辞。钢协副秘书长冯超,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鹏,甘肃省工信厅厅长韩显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王珂,钢经研院院长林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冯超、吴京晶、符鑫峰(钢协科技环保部处长、智能制造联盟执行秘书长)、张云贵(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主任)主持。
王钧致辞指出,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西北地区重要的钢铁基地。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推进钢铁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综合竞争能力持续提升,生产装备达到了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形成了百亿级的先进钢铁材料的产业集群。当前,甘肃省正全面落实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持续推动钢铁等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希望钢协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甘肃钢铁行业的发展。
姜维在致辞中表示,钢铁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没有倒闭的钢铁行业,只有倒闭的钢铁企业,钢铁企业在这轮下行周期中活下去,才有机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恰恰是当前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他建议,钢铁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审时度势,聚焦场景应用,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二是坚定“示范推广、标准引领”,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发展生态圈;三是以新技术发展为抓手,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创新成果共享、共创、共赢。
上行路上的直接阻力位位于从1.0896波动高点至1.0841低点1.0855下行过程中的23.6%斐波那契回撤位附近。
会上启动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为解决钢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的“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受工信部原材料司委托,根据《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为到2026年底,实现培育4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30个“数字化车间”,20个“数字化工厂”,5-10家达到“数字化生态引领企业”的“四三二一”总体目标,钢协正组织行业力量制定一套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评估方法论和工具。“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帮助钢企解决3方面问题,一是“知现状”,方便钢企摸清家底,定量、客观地掌握本企业数字转型现状;二是“明未来”,助力钢企厘清数字化建设下一步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三是“成合力”,钢企间分享交流评估结果,对标先进、锻长版、补短板,形成集群发展效应,带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彦广,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宝武技术业务专家丛力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博士李瑞琪,中国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导唐明应邀做主旨报告。孙彦广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融合的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的研发及应用情况。他表示,该项目创新开发了工序层流运行、界面协同优化、流程数字仿真、五维动态甘特图等关键技术,创立了信息物理融合新模式,在唐钢新区成功应用,项目还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已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丛力群分享了对AI大模型赋能钢铁智能制造的思考。他认为,高质量的数据决定了AI的水平,数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要重点关注数据问题,单一企业历史数据样本数量看似庞大却未必能支撑大模型训练所需等问题。李瑞琪分享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及其标准化进展情况,提出,知识图谱与大模型在技术特性层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融合将会打造更大的优势。唐明介绍了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驱动钢铁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实践。
会议期间,来自钢铁企业、科研院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等19家单位的代表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运维”进行了专题交流。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相关领导,行业权威专家,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及信息化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及技术领域专家,科研院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单位代表等近3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首自信、河钢数字、星云智联、中冶赛迪信息、英赛克科技、六方云、研视科技、中冶京诚数科等9家单位进行了现场展示和对接。16日下午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研讨会同步举行。